关于我们
  首页  关于我们  专家学者
专家学者

王中华教授,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院长、反刍动物营养实验室主任、国家奶业科技创新体系岗位科学家、山东省奶牛良种工程首席专家、山东省奶业协会会长、博士生导师。1981年山东农业大学畜牧专业本科毕业,1991年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生产专业硕士毕业,1993年中国农业大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专业博士毕业,1999年~2000年英国皇家学会访问学者。现主要从事奶、肉牛饲养管理、营养、营养生理及育种研究。先后在畜牧兽医学报、动物营养学报、J. Small Ruminant Res.等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SCI累计影响因子10.3。“十一五”以来先后主持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农业部行业专项、山东省奶牛良种工程、山东省农业重大应用技术创新课题等10余项,所领导研究团队有教授1人,副教授3人,讲师1人,在读研究生20余名,平均年到位科研经费100万元以上,具备较强科研实力和国内同行影响力。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

林雪彦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栖霞人,1971年6月生。产业创新体系专家。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牛学分会理事,动物营养学分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牛饲料、营养、牛场建设、生产与饲养管理和数字化管理等工作。担任《牛生产学》《反刍动物营养学》课程教学。2009年和2012年分别赴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奶牛科学系和以色列加利利国际管理学院做高级访问学者,学习奶牛养殖,并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先后在中国农业科学、畜牧兽医学报以及SCI收录等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参编教材2部。先后主持或参与完成国家:“863”计划(集约化奶牛场繁育与饲养数字化关键技术研究)、农业部行业专项(原料奶质量在线控制与智能化管理示范与推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反刍动物必需氨基酸泌乳转化效率参数研究)、农业部奶业产业技术体系、省产业创新体系、国家星火计划项目(优质高档鲁西黄牛产业技术集成与示范)、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牛日粮氨基酸平衡应用技术研究)、山东省奶牛良种工程、山东省农业重大应用技术创新等多项课题,获研究成果5项,其中奶牛精细养殖技术体系研究与应用项目获得2011年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二位)(证书号:JB2011-1-25-1)。参与完成的奶牛饲料资源高效利用与营养调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获得国家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推广类一等奖(证书号:2012-289)。获得软件著作权与专利4项。参与制定行业标准4项。

师科荣副教授,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畜禽遗传标记分会理事、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遗传育种学分会会员、山东省畜牧协会奶业分会常务理事,世界内分泌学会会员(ENDO),硕士生导师。2003年和2006年在中国农业大学分别获得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硕士和博士学位。2007年-2012年先后在美国马里兰大学(University of Maryland) 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IH)任博士后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奶牛周期性泌乳行为的调控分子机制,影响奶产量和奶品质的遗传机理研究、以及奶牛代谢障碍性疾病(如酮病、脂肪肝)的诱发遗传机制研究。学术论文发表在 《Endocrine-Related Cancer》、 《RNA》、 《Mammalian Genome》、《Animal Genetics》、 《PLoS One》、 《Journal of Virology》、 《Virology》、  《Animal Reproduction Science》等国内外知名杂志。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山东农业大学青年创新基金1项,并参与山东省奶牛良种工程重大课题1项、山东省泰山学者种业创新团队培育项目1项。


侯秋玲教授,1976年8月出生,山东省梁山县人,博士,山东省畜牧协会奶业分会理事。200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神经生物学研究所,获神经生物学博士学位;2004.7-2006.4在复旦大学神经生物学研究所任研究助理,从事脑的高级功能-学习与记忆的神经机制研究;2006.4-2008.12在加州大学河滨分校任博士后研究员,先后从事排乳反射的神经内分泌调控机制和晶状体上皮细胞缝隙连接调控机制以及细胞内信号转导机制研究;2010年3月被聘为山东农业大学教授。为本科生讲授《动物生理学》及《动物生理学实验》课程。获“山东省高校青年教师多媒体教育软件竞赛二等奖”、“山东农业大学青年教师多媒体教育软件竞赛二等奖”“山东农业大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三等奖”等荣誉。研究方向为奶牛泌乳生理,主要侧重于研究奶牛泌乳调控机理,改善奶牛乳腺状况,提高奶牛泌乳性能。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泌乳与乳腺退化的5-HT调控机制研究”(项目批准号:31201115);参与现代农业(奶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和山东省牛产业体系建设项目;参与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第二位)。相关学术论文发表在《European Journal of Neuroscience》、《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Glia》等杂志上,发明专利1项。

苏鹏程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63年7月生于山东省泰安市。1988年7月毕业于山东农业大学畜牧系,分配至泰安市畜牧局工作。1996年7月获硕士学位留校任教,1997年晋升为讲师。2000年-2004年师从内蒙古畜牧科学院的卢德勋研究员,在内蒙古农业大学就读博士研究生,2004年获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动物生产学与反刍动物营养学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主讲本科生的“养禽学”、“养牛学”、“畜牧学”和“特种经济动物养殖学”等课程。主持2008-2010年度农业部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SF6示踪法测定肉牛能量代谢的研究》(2004DA125184F0810)一项,以第二或第三名身份参加2007—2010年度农业部行业科技专项课题“原料奶质量在线控制与奶牛场智能化管理示范与推广”等国家和省部级课题十余。在《动物营养学报》等杂志发表论文十余篇。

闫振贵博士,2001年7月于山东农业大学获得临床兽医学硕士学位,2009年获得山东农业大学预防兽医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外科学分会会员,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小动物医学分会理事。自2001年留校至今,主要承担了《动物外科手术学》、《动物外科学》、《兽医产科学》、《实验外科学》、《兽医临床综合实践》等课的教学工作。参编了《奶牛场兽医师手册》、《狗病临床手册》、《特种动物疾病学》等著作。本人一直在山东农业大学动物医院从事临床诊疗工作,在奶牛、犬、猫、鸡、猪等动物疾病的诊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成功进行了1000多例有关奶牛、犬的手术。主持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项目一项,并参加国家级、省级多项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1、动物黏膜免疫的研究;2、奶牛、猪、犬等动物疾病的诊断与防治研究。现已在国外学术刊物《Vaccine》、《Pakistan Vetrinary Journal》等国外学术刊物发表SCI论文4篇,在国内学术刊物《畜牧兽医学报》、《微生物通报》、《生物技术通报》、《中国兽医杂志》、《中国畜牧兽医》、《中国兽药杂志》、《畜牧与兽医》、《中国奶牛》、《中国家禽》等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  


王云博士,主讲《饲料分析》、《特种经济动物》、《畜牧学概论》、《动物生产学》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反刍动物营养。近五年参与农业部原料奶质量在线控制与奶牛场智能化管理示范与推广、动物营养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等相关课题5项,在畜牧兽医学报、山东农业大学学报、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等杂志发表文章7篇,参编“新农村建设丛书”一部。


胡志勇博士,2013年获中国农业大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博士,2011.8~2013.2,加拿大圭尔夫大学联合培养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反刍动物营养和饲料科学。